大會駐點記者/蔡宜瑾 114年全國運動會中,現代五項賽事迎來歷史性轉捩點——首度以「體能障礙賽」取代爭議多時的馬術項目,標誌著這項百年運動在台灣的推廣邁向新里程碑。協會秘書長孔憲文受訪時指出,這項變革不僅提升運動員參與度,更大幅降低入門門檻,讓現代五項更貼近普及化與大眾化目標。 現代五項源自19世紀,結合游泳、擊劍、馬術、跑步與射擊,於1912年起成為奧運正式項目。然而,馬術項目多次在國際賽場引發動保爭議,其中以東京奧運的「聖男孩事件」最為著名。種種爭議促使國際現代五項總會推動賽制改革,最終決議以體能障礙賽取代馬術,並將於2028年洛杉磯奧運正式施行,為現代五項開啟新篇章。 本屆全運會跟進國際趨勢,賽史首次以體能障礙賽取代馬術,成為本屆賽事看點之一。體能障礙賽源自極限體能挑戰賽,考驗選手的爆發力、敏捷度與核心控制能力。選手必須快速通過8種障礙,本屆全運會使用的障礙包括:階梯、大轉輪、雙重障礙、吊環、平衡木、轉輪、猴子攀爬架與終點牆。相較於馬術,體能障礙賽入門門檻低得多,因此吸引更多運動員跨項嘗試。 「近期協會積極推廣新制現代五項,」中華民國現代五項暨冬季兩項運動協會秘書長孔憲文說:「我們發現不少鐵人運動員或障礙賽選手在改制後更有意願嘗試現代五項,包括鐵人三項女將張綺文今年也將代表高雄市參賽。」孔憲文表示,相較於馬術訓練的高成本和高風險,體能障礙賽對身體素質優異的選手來說更容易訓練。「上屆全運會男子組有超過30名選手參賽,但實際能參加馬術項目的不到20位。這次全運會採用新賽制,希望大幅提升選手參與度。」除了馬術項目變動,現代五項的射擊項目近年也歷經多次更改,目前跑射聯項中選手皆以雷射槍進行射擊,大幅降低器材取得與保管難度。 本屆全運會現代五項賽事於雲林縣立游泳池、雲林縣立鎮東國小與雲林縣斗六市立運動場輪番登場。三個場地緊鄰彼此,選手移動場地相當省時,對此孔憲文給予高度評價:「籌備過程就發現這裡環境非常合適,也能符合現代五項比賽規定的移動時間。」 隨著體能障礙賽的導入,現代五項運動在台灣正式邁入新時代。這項改革不僅回應了國際動保議題的關切,更為運動普及化開啟更多可能性。隨著訓練門檻與風險的降低,現代五項有望在台灣體壇綻放新光彩,培育出更多優秀選手,未來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更多精彩賽事,請持續鎖定114年全國運動會大會官網 https://sport114.yunlin.gov.tw/
2025-10-14更新